中國教育史是教育學考研的重要科目,不論是師范生,還是跨專業(yè)考研的同學,都繞不開中國教育史。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加全面地了解考點,更充分地復習備考,學姐整理出了2024教育學考研中國教育史知識點:韓愈及其教育思想,請注意查收哦~
一、韓愈生平
韓愈(768年—824年),字退之,唐河內南陽(今屬河南孟縣)人,唐代著名的文學家、思想家和教育家。韓愈三進國子監(jiān),任博士一職,后又任國子監(jiān)祭酒。他力改恥為人師之風,廣招后學,親授學業(yè),留下了論說師道激勵后世和提攜人才的文章。
二、重振儒學的衛(wèi)道者
在政治上,韓愈反對藩鎮(zhèn)割據(jù),維護中央集權;同情民生疾苦,主張減輕百姓負擔;反對僧侶剝削,限制寺院經(jīng)濟。
在思想意識上,韓愈不滿宗教猖獗,主張復興儒學。在《原道》一文中,韓愈提出儒學綱領是仁義道德,這就是先王之道、先王之教。韓愈把仁義道德說成是歷代圣人相互傳授的傳統(tǒng)。他排出儒家圣人的序列,以表示儒道的源遠流長,有傳承的傳統(tǒng),居于中國歷史上正統(tǒng)地位。有了這個道統(tǒng),與佛教宗派傳法世系的祖統(tǒng)相抗衡就更有力了。其道統(tǒng)說的建立,加強了儒學在民族文化中居主導地位的意識。
韓愈特別推崇孔丘和孟軻,把孔子尊為歷史上超過堯舜的最高圣賢,孟子是孔學最忠實的繼承者。他認為孟子之后,圣人之道無人繼傳。他鼓起傳道的勇氣,欲挽救先王之道,再興而傳。他要成為道統(tǒng)的繼承人而不惜犧牲生命。
三、論人性與教育作用
(一)“性三品”說
1、人性是天生的
"性也者,與生俱生也。”他將人性分成上、中、下三個等級。
2、人性中有性,也有情
情是人受刺激而產(chǎn)生現(xiàn)實的情感表現(xiàn),表現(xiàn)為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欲7種情感。有什么樣的性就有什么樣的情,反之亦然,兩者是完全對應的。
上品:性是善的,以仁德為主,但也相應地產(chǎn)生上品的情。
中品:性既可能善也可能惡,其表現(xiàn)為仁德有所不足或有所違背,相應產(chǎn)生中品之情,有時過分有時不及,但也有合乎道德規(guī)范要求的。
下品:性是惡的,違反仁德,相應產(chǎn)生下品的情,任憑感情支配行動,都不符合道德規(guī)范。
(二)教育作用
1、人性決定教育所起的作用
人性存在等級差別,教育對不同的人性發(fā)揮不同作用。上品的人,“上之性就學而愈明”;中品的人,“中焉者可導而上下”,這部分人存在著被改造的可能性、對他們的改造,教育起重要的作用,使他們往上品靠攏;下品的人,“下之性畏威而寡罪",對他們只有用刑罰,使他們害怕刑罰而避免犯罪,以此來保證社會秩序。教育不能改變人性,不能使下品轉化為中品,中品轉化為上品,教育只能在品之內發(fā)生作用。
2、由人性而決定教育的權利
人性等級不同,教育作用不同,教育的實施只限在一定范圍內,沒有必要遍及每一個人。“上者可教,而下者可制也。”只有統(tǒng)治階級才可以享受學校教育的權利,而對被統(tǒng)治階級則實行專制,剝奪教育權利。
3、由人性決定教育的主要內容
人性以仁禮信義智為內容,教育要發(fā)揮人內在的善性,應當以五常道德教育為主,最好的教材是儒家的《詩》《書》《禮》《易》《春秋》。這種主張,和他捍衛(wèi)儒學反對佛老的思想路線是一致的。
四、論人才的培養(yǎng)與選拔
(一)培養(yǎng)人才
韓愈認為,要依靠教育培養(yǎng)治國人才。他主張發(fā)展學校教育,并采取措施。
1、用德禮而重學校
韓愈繼承儒家以德治天下的思想,德治就是人治,而人治需要人才。
2、教育目的是培養(yǎng)治國興邦的人才
統(tǒng)治者應該從長遠利益出發(fā),效法孟子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的精神,為鞏固封建統(tǒng)治,培養(yǎng)合格的官吏。
3、整頓國學,改革招生制度,擴大招生范圍
韓愈曾被任命為國子監(jiān)祭酒。在這之前,國子監(jiān)積弊甚深,教學活動幾乎停頓,不能發(fā)揮其培植人才維護封建統(tǒng)治的職能。韓愈上任后,嚴格選拔學官,整頓教師隊伍整頓教學,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。
(二)選拔人才
韓愈重視人才的選拔,他根據(jù)自己走科舉之路的切身體會,抨擊了科舉選士的弊端以及考試的內容不合理。依靠科舉制選拔不出真才實學者,反而會埋沒治國安邦的大才。他要求統(tǒng)治者愛惜人才,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。他以千里馬和伯樂的關系來比喻人才的難得。
韓愈這種選才、用才思想與封建社會選人唯貴、用人唯親的腐朽思想相對立的,在今天看來仍有現(xiàn)實意義。
五、論師道
韓愈教育思想最突出的特點之一、是尊師重道,體現(xiàn)在《師說》中。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集中論述師道的專論。尊師即衛(wèi)道,“道”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。
(一)論尊師的原因
一是"人非生而知之者”出發(fā),肯定了“學者必有師"。教育是一個先覺傳后覺,先知傳后知的過程,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
二是“天地君親師",師道即君道,尊師即忠君。這是深層因素。
三是社會原因,安史之亂后,國運轉衰,儒學失去了宣傳陣地,佛、道宗教勢力膨脹,文學的重要性超過儒學,韓愈提出尊師重道來維護儒家的道統(tǒng),重振儒道,抵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。
(二)論教師的基本任務
教師的基本任務:“傳道、授業(yè)、解惑”。
傳道是首要任務,授業(yè)和解感是過程與手段。
所謂“道"是儒家的仁義之道,以達到治國平天下為目的。所謂“授業(yè)”,是儒學的“六藝
經(jīng)傳”與古文。所謂“解惑”是解決學“道"與“業(yè)”過程中的疑問。
(三)論求師的標準
以“道"為求師的標準,主張“學無常師”。
“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",不管其門第、出身、相貌等如何,只要學有所成,并且合乎儒道,就可以為人師表。
(四)論師生關系
提倡“相師”,確立民主性的師生關系。
教師與學生年齡有差別,而聞道則不以年齡大小定先后,學術業(yè)務也可能各有專長。“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賢于弟子,聞道有先后,術業(yè)有專攻,如是而已”,弟子如果有專長,也可以為教師,教師也可以向有專長的弟子學習,教師與弟子相互學習,教學相長,是理所當然的事。
韓愈強調師生關系在道和業(yè)面前是一種平等關系,師生的關系不再是絕對的,而是相對的、可以轉化的,否定了維護教師絕對權威的師道尊嚴思想。這種具有辯證法因素的民主性的教育思想,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教育理論,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。
本文內容由學姐手動整理,供同學們參考!
以上就是有關【2024教育學考研中國教育史知識點:韓愈及其教育思想】的相關介紹,23考研備考已經(jīng)告一段落,24考研的小伙伴們可以開始了解相關情況,收集考研資訊,制定備考計劃了!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考研信息,都可以登陸考研招生網(wǎng)查閱,超全資訊等你了解!
另外,學姐還為2024考研的同學們準備了豐富的備考禮包,包括真題資料、心得經(jīng)驗、高分筆記、擇校推薦等,免費名額數(shù)量有限,點擊下方藍色圖片速度領取!
相關閱讀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(wǎng)友提供或網(wǎng)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(yè)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